前言
贡嘎丹儒布同志匆匆离去,但是他踏遍内蒙古草原的深深的足迹是不会消逝的。出我所料,他还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,伏案拜读,倍感亲切。他这个人有个特点:做的多,说的少,做八九成,只讲五六成,从不吹嘘夸耀自己。从他的回忆录也可以看出这一点,可谓文如其人。
我第一次见到贡嘎同志是1940年前后,他的弟弟阿拉塔是我中学时期的同班同学,当他去看望弟弟时,我曾看见他。那时他头戴四角帽,身穿大学生制服,作为一位美男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说到我们二人彼此熟悉,还是他来内蒙古农牧学院以后的事情。我目睹过他在农牧学院建校初期焦心操劳的情景;耳闻过人们对他深入教学、科研第一线,由外行变内行的好评。农牧学院制作的标本、教学实验动物园、兽医院及其它实验实习基地,校园里飘出苜蓿花香······都曾引起我极大的兴趣,留下了美好的回忆。
贡嘎同志对民族教育事业有建树,他最早提出农牧学院创建蒙语授课专业,胡昭衡同志积极支持,我当时表示反对。后来与1962年初召开的全区民族语文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,正式决定区内高等院校创造条件设置蒙语授课专业或班,这是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创举,这里有贡嘎同志的功劳。
贡嘎同志及其一家,在“文革”、“挖内人党”中深受其害,他对农牧学院每一位受害者都倾注极大的同情和关怀,从而告诫人们切不可轻易忘却这场大悲剧,语重心长。而“文革”中给贡嘎名下罗列的诸条“罪状”,今天看来一目了然,恰好从反面证实贡嘎条条有理,件件是功。
我很赞赏农牧学院领导决定将贡嘎同志回忆录刊登于学报,相信它将作为珍贵遗产,留在内蒙古教育史上。
特古斯
1994.12.8
(注:序作者原为中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)